作者:张国麒
2025年3月27日,西华大学理学院在2B409会议室召开“化学学科微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”,围绕“绿色智能合成与检测”方向的核心能力培养、课程体系重构及产教融合模式展开深入讨论。会议邀请了教务处处长蒋珍菊教授、副处长陈明军教授为微专业核心课程把关。理学院院长王周玉、化学专业部分教师、制药工程专业部分教师参会。蒋处长指出微专业建设是西华大学深化“新工科”改革的重要举措,旨在通过短周期、模块化课程群培养学生在绿色化学、智能检测等领域的核心技能。通过以“微”促新,实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与学科前沿。
会议凝练形成微专业建设框架,核心课程,培养特色。经研讨,微专业课程设置突出“交叉性”与“实战性”,形成三大核心模块:绿色智能合成技术—开设《连续流微通道反应技术》等课程,依托学院与康宁反应器技术有限公司、四川鸿鹏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建的西南片区最大“连续流微反应平台”,培养学生开发安全高效、低能耗、低排放合成工艺的能力。智能检测与数据分析—拟整合《原位光谱分析技术》《物联网传感与污染物溯源》等特色课,联合企业共建“智能检测实训基地”,强化学生运用纳米传感器,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解析的技能。碳中和与工程实践—绿色智能合成与检测场景实习、综合实验等实践课,引入医药、新能源企业的真实项目,要求学生完成至少1项碳中和目标导向的工艺改进方案。
王院长表示:“微专业不是‘缩小版’学科,而是针对产业技术跃迁需求设计的‘技能强化包’。学生通过约5门课程的集中学习,可快速掌握绿色合成工艺开发、智能检测系统运维等市场紧缺技能,未来在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就业时将具备显著优势。据悉,西华大学“绿色智能合成与检测”微专业首批计划招收10-20人,优秀学员可优先获得合作企业实习及绿色技术创业基金支持。这一举措标志着化学专业在“学科—产业—人才”生态链构建中迈出关键一步。